蚌埠:新常态带来新发展
蚌埠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阶梯,是奋进者远航的风帆。
当时间的指针走进2017年,我们迎着新的曙光,开启了蚌埠发展新征程。
时间定格,回望刚刚过去的2016,我们聚焦新常态下的蚌埠,“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趋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征。
践行新理念、树立新标杆、实现新发展,作为蚌埠市民,我们每个人都是蚌埠建设发展的参与者与亲历者,都应该清楚成就背后的艰辛与付出。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正如市委书记于勇在市委中心组“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专题研讨会上所强调的那样,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以加快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为目标,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把发展着力点转变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上来,坚定地在中部崛起闯出新路中走在前列。
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当倍加努力、奋发有为。
关键词:进
——经济运行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21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常态蕴含着蚌埠赶超跨越的新机遇
新常态下,经济运行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新常态相伴新机遇,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一种积极的状态去寻求新机遇,主动迎合、奋力挖潜新机遇。作为欠发达地区城市的蚌埠,将会拥有更多的后发优势,有更多新的增长点、新增长的空间。
1月2日下午4点,记者走进位于高新区的中科电力装备集团厂房,一线员工管明山正埋头打磨产品外壳,加班加点赶生产进度。
“年底订单增多,交货周期短,我们自愿在假期加班加点,确保订单完成。”管明山告诉记者,为了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生产组的员工凝成一股绳,全力以赴赶着生产丰原等多个配电项目,确保按合同一次交货、安装、调试、送电成功。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科电力在产值和利税上均连续第二年实现了超过100%的高增长,并于去年成为我市唯一一家晋升全国500强的民营企业,也是唯一一家将总部设在蚌埠的中国500强企业。
中科电力的快速成长,是新常态下,蚌埠经济坚持“稳”字当头,持续快进的一个缩影。
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创新、开放,已经成为蚌埠弯道超车的机遇与动力。迈入“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前三季度,蚌埠GDP分别增长10.1%、10%、9.6%,从增速看,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1位、第2位,连续21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三次产业增速始终保持在全省前2位,11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基本进入前5位,增速基本保持前3位,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机遇从不光顾没有准备的头脑,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蚌埠经济发展蹄疾步稳,亮点频出。
有为才有位。在当今的全省经济版图上,蚌埠正越来越给人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震撼。去年下半年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蚌埠加快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
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蚌埠发展的新动能正加速迸发。
能否捕捉和牢牢抓住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机遇,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勇气和智慧的考验,更是对能力和自信的考验。“事业是干出来的,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常态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在市委中心组“讲看齐、见行动”专题研讨会上,市委书记于勇如是强调。
正确认识新常态,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降补”“1+5”政策体系。积极开展落后产能清理工作,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
扶持实体经济降本增效。落实省政府“稳增长30条”等系列政策,结合实际出台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20条具体措施。开展实体经济降成本行动,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人工、税费、物流等成本。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等11项重点工程,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管理办法,省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综合考核居全省第4位。
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方兴光电电容式触摸屏、新知科技产业园、国显平板显示模组等83个项目建成,瑞龙精密玻璃机械制造、施普瑞德高分子膜材料等134个项目开工建设。
关键词:质
——回眸蚌埠的发展,不论在计划经济年代,还是改革开放以来,都始终紧抓创新不放。创新是蚌埠发展之魂,是蚌埠发展最重要的基因和不竭动力
盘点2016,创新发展依旧是蚌埠不变的主基调——
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成功落户蚌埠;
大富光电OLED显示器及组件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成功拉引0.15毫米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实现了“超薄”到“极薄”的跨越,再次刷新了中国超薄电子玻璃薄型化的生产纪录;
1-11月,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79.3亿元,居全省第4位;增长23.6%,居全省第3位……
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有很多现实的、可争取的、能把握的机遇。新常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了创新驱动。
展望未来,时与势、艰与险,将蚌埠推到了创新发展的风口。如何高举创新大旗,放大创新优势,做足创新文章,抢占创新高点,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翻开市委书记于勇履新后的行程表,我们发现,到科研院所、高校和创新型企业走访调研,占据了他工作的很大权重——上月13日,兵器工业214所、中电科41所、大富重工产业园、中集安瑞科公司;20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21日,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22日,蚌埠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是蚌埠发展之魂,是蚌埠发展最重要的基因和不竭动力。”于勇在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抓手,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平台,加快建设科教大市、技工大市,工匠大市、制造强市,为加快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强劲支撑。
我市用好用足入列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制定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施方案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的目标任务。
岁末年初,好消息接踵而至。
上月12日,泰富华东智能制造产业园奠基暨临港产业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开工,该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将成为我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大成果。
上月29日上午,凯盛科技集团8.5代TFT-LCD玻璃基板项目在龙子湖区破土动工。项目建成后对于发挥科技企业优势,加速浮法玻璃技术运用,打破高端TFT-LCD玻璃基板依靠进口的局面,提升蚌埠“玻璃之城”的知名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在蚌埠成长壮大,在蚌埠精耕细作,凯盛集团总经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表示,企业将努力当好创新发展排头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努力将蚌埠打造成为世界级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为安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谱写新的篇章,为蚌埠的发展腾飞作出新的贡献。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只要做有心人,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就会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窗口……
关键词:优
——既要学会“弹钢琴”、又 要奏好“交响乐”,立足我们自 身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发展 阶段,明确长板和短板,努力把 长板拉得更长,把短板补齐补 强
放假前,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小姐早早排好了元旦假期的日程安排。这次,她没有选择到外地旅游。
“蚌埠有这么多地方还没有去过,干嘛凑热闹跑到外地?”她告诉记者,由于岁末年初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去银泰城和热浪岛看看,这次假期终于好好地补上了这一课。
步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蚌埠发展的主旋律。
作为老工业基地,蚌埠的长板是产业基础较为完备,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装备制造及零部件加工、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市聚焦创新引领、工业突破、产业转型,启动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486”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1-11月份,我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3.8亿元、增长9.8%,均居全省第3位。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89.6亿元,增长27.8%,均居全省第3位,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3.1%,居全省第1位。
“既要学会‘弹钢琴’、又要奏好‘交响乐’,要立足我们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发展阶段,明确长板和短板,努力把长板拉得更长,把短板补齐补强。”代市长王诚在市委中心组“讲看齐、见行动”专题研讨会上指出,当前,蚌埠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综合竞争力不够强,放眼全国、全省,对比“两个中心”的目标,不少还有差距。对此,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发挥优势,也要正视差距破解难题,围绕“两个中心”标准,持续拉长长板,不断补齐短板,抓主抓重,推动五大发展行动见实效。
现代服务业是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沃土,是推动制造业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力量。需要正视的是,现代服务业一直是蚌埠产业结构的“短板”。
但近年来,第三产业对蚌埠经济增长持续上升,凸显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显著变化。2016年,随着蚌山区青年研发创意园的顺利获批,我市已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数量已达到5个,数量位居皖北第一。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蚌埠市服务业载体建设快速推进,带动就业超7万人。现代服务业,正在蚌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助推器,带动提高了区域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蚌埠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盘活农村农民的资源、资产,打造蚌埠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正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017年的阳光普照大地,蚌埠开拓奋进的脚步铿锵。
新常态下,蚌埠正展现新姿态、实现新发展,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前景美好,未来可期!(记者 李扬)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